不折不扣贯彻市委部署。坚持人大工作在大局下谋划、在大势中推进,紧扣市委“1523”总体工作思路,年初研究制定了108项重点工作任务,确定监督议题39项,全部高质高效完成。围绕助推“强工兴产、项目突破”,选派9名人大干部担任市委重大工程指挥部指挥长、重大项目专班组长、“一企一策”帮促专员,创新“4+4”服务保障机制,支持他们冲到项目一线建功立业、助推发展。人大机关被评为全市“金牌帮促单位”。围绕助力“工业倍增”,鼓励支持企业家人大代表在“一扩两新”中打头阵、当先锋,领衔实施省重大项目和重大专项12个、省重点技改项目26个。30名人大代表获评两级市“突出贡献企业家”。围绕落实“化机锂医数”“工建农服旅”等重点发展任务,深入调研低效闲置用地处置、产学研合作、仓储物流项目建设等情况,听取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、“强工兴产、项目突破”攻坚行动实施、“四好+一好”精准招商、外贸新业态发展等专项报告,人大代表先后在全国、省、枣庄市人代会上提出议案建议51件,其中张民代表提出的“增加滕州市药食同源食品种类”和“支持滕州工业母机高质量发展”的建议,被省人大列入重点建议;王亮代表提出的“推动机床产业高质量发展”的建议,被全国人大重点督办,纳入工信部国家重大专项计划。
二、始终聚焦法治建设,在维护公平正义中服务中心大局
助力加快建设法治社会。构建完善了任前法律知识考试、颁发任命书、宪法宣誓等“一整套”人事任免制度程序,在宪法文化广场首次公开举行120余名新任命人员宣誓仪式。组织专项视察全市“八五”普法规划实施推动法治社会建设情况,督促市政府持续构建全链条普法体系。配合上级人大开展立法调研8次,提交立法建议96条,扎实推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省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,“建用融一体、联监采统筹”经验做法被省人大常委会在全省推广。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和安全生产“一法一条例”执法检查,审议《山东省食品安全条例》实施情况,对市政府5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。参加枣庄“市民热线·人大之声”活动,依法转办督办群众来信来访71件次,办结率100%。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、党组副书记孙立成带队来我市专题调研《烟草专卖法》贯彻实施情况,对滕州法治社会建设予以充分肯定。
推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。指导设立全省首家法院人大代表议事联络厅,组织代表线上线下旁听案件审理、见证参与“执行铁拳”集中行动,以代表“零距离”监督推动案件高质高效办理。集中对市法院、市检察院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等11家单位开展工作评议,针对企业关注的简政放权、执法监管等方面提出26条建议。听取审议市法院执行工作、市检察院民事生效裁判监督和法治营商环境建设情况的报告,督促“两院”联动开展涉金融、涉民企专项集中执行行动和“检察护企”行动。
促进财政国资提质增效。着眼“管好钱”,全过程监督预算编制、执行、决算,听取审议2024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、2023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情况的专项报告,依法审查批准2023年财政决算,作出批准2024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市级预算调整的决定,督促审计反映问题全部整改销号。着眼“防风险”,首次听取审议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报告,提出“完善政府债务风险评估、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”等整改建议。着眼“促规范”,听取审议2023年度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,审议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,提升资产运营收益。
创新增强人大监督刚性。常态化、制度化邀请代表参加会前调研、专题视察、听取审议、测评评议、跟踪督办等人大监督各环节、全过程,创新人大常委“现场点评”和代表“接受采访、走进直播间、专家解读”等监督模式,让监督对象“红脸出汗”。年内在常委会会议上分3批次、对30家职能部门进行测评评议,其中连续两年对驻滕14家金融机构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开展满意度测评,对一次不满意的通报批评,连续不满意的启动质询程序。
三、始终突出为民惠民,在践行初心使命中彰显制度优势
积极推动办好惠民实事。拓展惠民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向镇级延伸,年初共票决确定市级惠民实事10件、镇级158件,首次实现市镇“票决全覆盖”。针对市级10件惠民实事,常委会实行班子成员牵头跟踪督办,开展了惠民实事“监督周”活动,通过“实地看+现场查+座谈议”,深化“清单交办、清零整改”闭环运作,有力推动了惠民实事落地落实。
积极回应社会关注关切。为了让群众喝上“放心水”,在全省率先开展现制现售饮用水监管调研,特别对群众反映强烈的“卫生管理较为混乱”等问题,推动市检察院制发检察建议,督促卫健等部门履行监管职责、开展专项检查。为了守好群众的“钱袋子”,专题审议市政府反电信诈骗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,督促公安等部门协同共治、保持高压态势,电信诈骗发案量、涉案金额实现大幅度“双下降”。为了实现“上好学”、“有医靠”,组织视察全市教育医疗工作,专项调研学校改扩建项目实施、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情况,推动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深入实施“三名工程”。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机动车管理、社区微业等看似“不起眼”的小问题,提出建议意见28条。
积极助推美丽滕州建设。聚焦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,听取审议了2023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、“水美滕州”建设情况的报告,推动市政府和法检“两院”联动协作、高压严打。市检察院办理的“干扰自动监测设施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”入选“中国十大环境司法案例”。聚焦建设高品质精致城市,组织代表开展物业管理、城市管理水平、城市品质提升攻坚行动情况调研,推动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。聚焦打造乡村振兴特色样板,组织视察调研乡村振兴“两区”建设、莲青山文旅融合发展、农村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,督促实现一二三产贯通、农文旅融合。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随莲、住鲁全国人大代表来滕专题调研乡村振兴,对我市“两区”建设给予高度评价。
四、始终发挥主体作用,在夯实民主基石中汇聚代表力量
阵地建设更加坚实。坚持履职阵地建设规范化、管理制度化、活动常态化,扎实推动218个代表“家站室”由“建好”向“管好”“用好”深化拓展,持续组织五级人大代表常态化开展进站轮值坐班、接待选民、述职评议等活动,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280件,帮助群众办理微实事920件,512名市镇代表向选民述职、接受评议。过去一年“家站室”建设日趋规范,从开办“最美养老院”到帮扶孤困儿童、从解决群众“出行难”到三级代表合力推进乡村振兴,既有大事小情的“接诉即办”,也有产业发展的“把脉开方”,在一场场“心贴心”的恳谈交流、一件件“微实事”的快速落实中。
履职活动更加丰富。深化拓展“双联”工作,全年列席常委会会议、参与视察调研182人次。创新推行“代表招募令”,实行选住一体、社区吹哨、代表集合,使广大代表纷纷投入到熟悉的领域充分发挥作用。范光杰代表利用代表联络站联系选民,为梁场等棚改拆迁群众讲解政策,助力征迁“加速度”;徐夫成代表依托企业家代表联络站,助力解决企业困难问题10余项;张士银代表多次走进代表联络站帮助社区化解矛盾,并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机床功能部件展览会,在业界形成强烈反响。《人民权利报》头版以“一纸招募令 代表来报到”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;市委王广部书记对市人大创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工作作出批示;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、党组书记杨东奇专门听取汇报,批示要求全省推广。
建议办理更加高效。健全代表建议提出、交办、办理、督办、评价等全流程工作制度,完善常委会领导领衔督办、政府领导分工领办、专委会对口督办、代表全程参与协办机制。年初组织代表深入调查研究、广泛听取民意、开展会前视察,引导广大代表提出高质量建议99件。4月份召开交办会议,对代表建议建立台账、明确任务、分办交办、压实责任。7月份由常委会班子成员带队组成5个督查组,深入一线开展集中“督办月”活动,同时梳理出代表多年提、群众关注多、解决不彻底的建议,列入督办范围,进行重点督查,“南沙河S321省道增设红绿灯”等5个问题得到圆满解决。11月份听取审议、满意度测评、开展“回头看”,代表建议办结率100%,问题解决率和代表满意率逐年提高。
五、始终注重强基固本,在持续守正创新中提升工作水平
抓牢党建聚合力。专题研究部署和推进党纪学习教育,联合市纪委监委举办党风廉政建设专题报告会,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、明纪守纪。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,建成集党员教育、党群活动、宣传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党建活动室,创新党建工作“二十四节气”挂图作战工作法,打造“依法履职、民呼善应”党建品牌。
抓实机制提能力。持续完善常委会会议议事规则,对会议召集、分组审议、中心发言人、表决决定等作出制度性规范,推动从“程序性”审议到“实质性”审议转变。坚持“走出去”与“请进来”双向赋能,持续提升人大干部和代表履职能力水平。高规格举行庆祝市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,高标准完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实践展馆提档升级,高质量编撰《滕州人大》庆祝70周年特刊,精心组织人大老干部视察乡村振兴工作,首创为常委会组成人员颁授荣誉牌制度。
抓活宣传增魅力。用好人大“一刊一微一网”,深度挖掘和大力宣传具有滕州标识的人大工作新品牌、新亮点,全方位展现工作成效和代表风采。众多优秀代表的卓越事迹和履职风采登上了《中国人大》《大众日报》等权威媒体。中央电视台采编报道的《山东滕州:人大代表开展多样宪法宣传活动》,实现了我市人大工作上央视的历史性突破。市人大被评为全省人大系统宣传工作先进单位,北京、江苏、河南等地人大30余批次来滕考察交流。作为枣庄市唯一代表,滕州参加全国地方人大常委会专题学习班并作典型发言。
2025年,市人大常委会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以市委“1523”总体工作思路为牵引,聚焦“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”部署要求,锚定“七个攻坚突破”重点任务,高站位服务中心大局、高水平依法履职行权、高效能聚合代表力量、高标准加强自身建设,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滕州新篇章中扛牢人大担当、彰显人大作为。
一、筑牢忠诚之魂,以更高站位把准全局工作主线。提请召开市委人大工作会议,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。精准对标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,科学谋划推进人大监督、代表履职、自身建设等各项工作。持续深化“人大代表+网格+N”工作机制,推动各级代表与社区工作者、网格员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,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品牌。进一步落实市委重大项目专班制、重点项目专员制和重大工程指挥部制,让“市委有部署、人大有行动、落实见成效”成为滕州人大最鲜明的标识。
二、恪尽为民之责,以更实举措增强监督刚性质效。坚持“先学习、后调研、再议事”,综合运用法定监督方式,助推经济社会向更高质量、更高效益发展。聚力做好“规定动作”,加强对“十四五”规划实施、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、国民经济运行、全口径预决算、国土空间规划、政府债务管理、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、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的刚性监督。聚力做精“自选动作”,聚焦20多个社会关注、群众关切的领域,开展“穿透式、沉浸式”视察调研,促进“一府一委两院”工作落细落实。聚力做优“特色动作”,深化市镇惠民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,“跟踪督办”推动市级惠民实事逐项落实到位,适时开展“专题询问”、满意度测评,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、解决不彻底不放手、群众不认可不罢休。
三、凝聚奋进之力,以更优机制拓宽代表履职渠道。把基层实践中心建设作为加强代表工作的有力抓手,持续推动“家站室”、代表议事厅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“多位一体”融合共建,打造开放式、多功能代表履职平台。着力抓好代表学习教育,进一步提高代表调查研究、审查审议和提出议案建议的能力。发挥代表“头雁”作用,持续扩充代表专家库,努力把代表小组建在“化机锂医数”产业链上,为产业企业“把脉问诊、对症下药”。持续推动“双联”、“六个一”主题活动走深走实,将代表进站、高质量建议、解决难题、选民评价等纳入统一述职范围,逐步探索实施代表履职档案、积分量化考核管理办法。围绕提升建议办理质效,进一步健全机制,丰富督办举措,实现代表建议“提”“交”“办”“督”“评”各环节、全链条有序对接、高效运转。
四、磨砺担当之肩,以更严标准加强机关自身建设。常态化开展干部思想能力作风建设,不断提高常委会政治能力和履职水平。突出党建引领,一体推进机关政治、思想、作风、制度建设。突出数字赋能,持续推进“数智人大”平台纵向贯通,推行代表“二维码”上听民声、“随手拍”下访民情,加快实现“掌上履职”、“移动履职”。构建人大宣传全媒体矩阵,创新开设“代表直播间”,多渠道多维度讲好人大故事。突出上下联动,更加密切与上级人大协同互动,加强对镇街人大工作的指导,适时组织开展互促互学现场交流活动,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、服务人民、尊崇法治、发扬民主、勤勉尽责的人大工作队伍。